【天眼快评】短剧“1胎99子”被下架,把“离谱”玩成流量密码,行业该醒醒了
现在的短剧到底有多癫?只有观众想不到,没有编剧编不出来。最近,一部叫《麒麟送子天降喜福》的短剧闹翻了天。剧中女主分娩时竟诞下99个儿子,画面里孩子被“摞”成“婴儿塔”,令人瞠目结舌。紧随其后,“短剧1胎99子”冲上热搜,网友惊呼离谱程度突破天际——连“霸总剧”与之相比,竟显得“比较正常”了。
如此挑战常识甚至生理底线的剧情,自然难逃下架命运。更有意思的是,剧集导演和主演们火速在社交媒体上与其“割席”,男主角在直播中解释:“围读剧本时才看到情节,确实很癫,经纪人说会爆,没看本我就接了”。当“癫”成为卖点,艺术就成了笑柄。
一面是内容制作“丧心病狂”的无下限操作,另一面却是数据冷冰冰的真相——截至下架前,该剧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竟已突破4500万次。这巨大反差引人深思:为何如此“不可理喻”的剧情,却能收割海量点击?这份“人气”背后,恰恰戳中了当下短剧野蛮生长的痛点。
短剧确实风头正劲。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.62亿,独立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01分钟,已追平社交软件。然而备案数量却在缩减,一升一降间,揭示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:若放任猎奇低俗泛滥,短剧终将成为价值观荒漠里的“电子投毒”。
短剧本应是扎根生活的“文艺轻骑兵”,去年爆红的《家里家外》证明:优质内容无需依赖猎奇也能赢得市场。但当下的行业乱象,暴露出三重深层问题:
部分团队放弃深耕现实题材,将“低俗”等同于“接地气”,用悬浮剧情透支观众信任;
流量算法推波助澜,对低俗内容审核缺位,变相鼓励“劣币驱逐良币”;
在急功近利的投资逻辑下,短期流量收益压倒长期价值建设,导致行业生态失衡。
这种现状不仅污染网络文化环境,更让短剧丧失了作为文艺形式的社会价值。当“不看剧本就接戏”“内容审核过于粗放”成为常态,行业需要的不仅是一次作品下架,更是从创作理念到生态规则的系统性变革。
“1胎99子”的荒诞闹剧,敲响了行业警钟:流量狂欢终会退潮,唯有价值引领才能成就长久生命力。创作者应扎根现实生活,用匠心打磨有温度的作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;平台通过算法优化引导优质内容传播,承担起文化阵地建设的社会责任;政策要以精细化监管划定创作边界,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正如微光可成星海,当短剧告别“癫狂叙事”,回归对真实生活的观照、对正向价值的传递,才能真正成为嵌入大众生活的文化暖流,而非污染精神家园的“文化垃圾”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策划/刘丹 覃淋
文/吴兵
主播/侯萌
视频/贺琰竹
编辑 李娟
二审 李劼
三审 周文君